这是一支激情昂扬的队伍,在市场经济的风标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寻找新方向;
这是一支求真务实的队伍, 在和谐社会的清风里,为国有资产的监守保驾护航;
她奏响了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乐章;
两年,只是两年;
她便在荆楚大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荆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座落在江津路 68 号,组建于2004年10 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出资企业、改革改制、产权监管、企业党建”四条主线,按照“抓源头、快起步、打基础、建机制”的思路开展工作,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极力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两年来,在国资委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创下了非凡业绩。
第一小节:物质文明建设
严守人民财产 振兴荆州经济
进入全流通时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也面临着全新格局:如何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增强国有资产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这为国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监管和营运好荆州的国有资产?荆州国资人深感任重道远。
如何来做?首先得理顺机制和体制,在职能部门确定、各方职能明确的前提下,工作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国资委领导班子根据单位工作职能范畴,分别设置了办公室、政策法规科、产权管理科、组织人事科、企业改革科、经营发展科等9个职能科室,让现有的34名干部职工各显所长,共同为荆州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献计献策。
◆明确职责 规范运作
在理顺机构职能方面,国资委领导班子首先构建出国资监管的基本体制框架。《荆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关于加强全市国有资产监管管理工作的决定》等两个文件的出台,让国资委为市级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明确了;让国资监管的范围、职责清晰了。随着内部机构和科室人员的调整到位,及时注册了国有资产的营运机构——荆州市古城国有投资有限公司。一个以市级国有资产为监管对象,“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和“市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出资企业”的“两层构架”和“三层构架”并行的荆州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清晰地摆在了眼前,目标豁然眼前,操作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建立授权经营制度方面,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经市委、市政府授权,两年来,履行起荆州市商业银行、荆州市地方铁路公司、湖北洪城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广兴无线电总厂、荆州市自来水公司等18 家企业的出资人职责。
在明确出资企业后,开始着手从政策上完善出资人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共荆州市委关于荆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工作职责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明确对出资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对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今年7月21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刘贤平代表市国资委与市公交总公司、市七一一厂、市南湖机械厂、市商业银行、市地方铁路公司、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10家出资企业签订了2006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和工作业绩责任书。责任书的签订让各单位的目标和责任更加明确,市公交公司和市七一一厂的领导对此感触颇深。
◆攻坚破难 推进改制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让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鲜保质,这也成了国资人思考的新问题。在改革的大潮中,荆州市国资委更是努力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
他们将国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规范企业改制方面,切实维护国家和职工利益。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规范企业改制,避免因政策落实和程序不到位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首先从政策层面规范了企业改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成立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把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转让三个环节。同时,他们公正选择中介机构,科学认定资产损失,合理评估资产价值,严格规范管理层收购,努力将国有资产流失额降到零界点。他们同时还非常注重改制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督促企业按承诺期限兑现职工安置补偿费。
◆监管运营 防止流失
如果说企业改制体现的是荆州国资人的严谨和魄力,那么产权监管体现的则是国资人的细致入微。为了加强国有产权的监管,他们起草出台了《荆州市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十多个政策性文件,通过这些文件,明确了国有产权转让的环节、场所和内容,防止了国有产权转让中的低估贱卖、自买自卖、暗箱操作等现象。从2005年至今年6月,在国资委的监管下,荆州市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国有产权转让41笔,成交金额4.32亿多元,创下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成交额之最。
为杜绝国有资产流失,荆州国资委认真履行国有资产守护人的职责,将查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经常开展以产权交易领域为重点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从2005年至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国企改革信访件19件,办结6件,7件形成初步处理结果,查实国有资产流失金额3600万元,并采取以收缴国库和冲减负资产等方式进行追缴。
为化解企业不良金融债务,他们以古城公司为运作平台,按政策对企业的不良金融债务实行“集中打包处置、公司缩水回购、市场转让处置”。经过多次交锋,2005年底先后与4家金融资产公司正式签订了债务缩水回购协议,从而为荆州的企业减轻负债60多亿元。
截至今年6月底,市直纳入改革计划的93家工业企业中,有87家完成了改革,改革面为93.6%。其中:实行民营化改制的企业42家,实施依法破产的企业29家,实行兼并重组的企业4家,实行其他形式的改革企业12家。市直纳入改革计划的194家非工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有151家完成了改革,改革面为77.8%。今年新完成了5家非工企业的改革,有15家非工企业进入了改革程序,两家企业与主要债权人达成债务处置的协议,进入了依法破产程序,其中1家企业的破产已经终结。2005年至今年6月,市国资委在资产评估核准中共调增国有资产2.06亿元,其中仅一家企业就调增7000多万元。
2006年7月28日,荆州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王祥喜深入市国资委进行调研时,对市国资委近两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一组喜人的数字记载着荆州国资委的工作业绩,同样也承载着荆州国资人奋发进取的身影。责任和使命面前,他们用一颗颗忠诚的心守护着荆州人民的国有资产。
第二小节:精神文明建设
国资精神 耀眼荆楚
荆州国资委领导班子还将党务、文明创建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动员组织,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让国资委的精神文明工作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为争创市文明单位,国资委成立了以一把手为领导小组组长的专项小组,制定出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要求,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同时,为了增强干部职工的争创意识,经常组织干部职工进行理论学习,让创建工作入脑、入心,在全委形成 “人人重视、个个参与、全面受益”的创建氛围。
在党建工作上也从不流于形式,借文明创建工作之即,更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他们广泛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关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精选了多项学习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将创建文明机关工作始终贯穿各项工作之中。
历时一年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是硕果累累。在实施“党员安家工程”中,共为市直工业企业的3352名党组织关系挂空的党员安了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2006年4月3日,省国资委党委领导来荆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其工作业绩;4月29日召开的全省大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市国资委党委总结的奥达公司的经验材料被作为地市州唯一的典型进行了交流;2006年,市国资委党委被市委授予全市“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张小嵋、王刚等同志分别受到了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的表彰……
工作于细微处做起,成绩于细小处积累。荆州国资委已走出了最初成立时的稚嫩,在市场中锤炼成熟。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他们运筹帷幄于国资监管的主战场,冲锋陷阵于国企改革的最前沿,谱写出了一曲曲辉煌的乐章。